上午九时整,来自全国九个省市的屈氏后裔代表及十多个屈原文化研究学会的会员们,身着汉服,高举代表团大旗,在“我哥回”的音乐声中,步入河伯潭三闾殿堂。艳阳下的河伯潭烟波浩渺,三闾殿里庄严肃穆,鼓声阵阵。人们焚香,叩首,敬献兰草,表达对诗祖屈原的怀念和敬仰。祭祀礼成,秭归三闾骚坛诗社社员和岳阳屈原管理区领导一起,在三闾殿的东西两侧种下骚坛社员们从屈原诞生地乐平里带来的橘树,培上从乐平里挖来的泥土,浇上从照面井舀出的井水。种植完成,管理区领导在新植的橘树挂上 生死之交 以“橙”相待 秭归屈原故里赠 2025.05.01 字样的木牌。移步广场,或如秋日私语低吟浅唱,或如洪钟掀起滔天巨浪,各种唱腔,一样断肠;起伏顿挫,婉转惆怅,直唱得白云低垂,河伯感伤。
午后,“一江千古属斯人”文化论坛在河伯潭屈子书院开启。来自九个省份的屈氏宗亲代表及数十位屈学专家、研究会成员齐聚一堂。就如何更好传承屈原文化做了交流和畅想。屈原管理区区党委委员、区党委宣传部部长胡志刚在最后总结中说:“汨罗与秭归,真可谓“生死之交”,屈原管理区与秭归的联动,实则是将屈原精神具象为可触摸的文化坐标,这个坐标昭示我们要探索更多交流合作的形式,更好传承发展屈原文化和屈原精神。”